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,关注全民健康  弘扬中医文化
教学科研
首页新闻中心教学科研

        沈绍功医案:赵左,36岁,初诊节气,惊蛰。偏右头痛近年,常因劳累生气诱发,头部发胀跳痛,甚则要撞墙。短则持续半小时,长则数小时,面色苍白,四肢觉凉,食纳不佳,恶心呕吐,口苦纳差,心烦意乱,影响入睡。曾在西医院各项检查,确诊为“神经性头痛”。西药可暂时缓痛,中药各种治疗均未能止痛。门诊求治,苔厚黄不燥,脉弦细不数。

         处方:(乌梅丸)制附片(先煎半小时)10g,肉桂3g,干姜5g,细心3g,川椒0.5g ,黄连15g,黄柏15g ,党参10g,当归10g,乌梅15g。

        上方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,连服14剂。偏头痛日渐减轻,肢凉,恶心,口苦面白已除,食纳增加,苔厚黄脉弦细。奏效守方再服14剂。偏头痛已止,情绪稳定,纳寐均调,改服乌梅丸,早晚各1丸,嘱服1个月,未再复诊。

        按  语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、仲景创“乌梅丸”专治厥阴证,近人用于胆道蛔厥证,用治偏头痛,实属奇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、“乌梅丸”辩证关键系寒热错杂,虚实兼夹,面色苍白,脉弦不数,苔黄不燥。“乌梅丸”辩证的关键在于寒热错杂,虚实兼夹。它有三个指证:一是面白,面色红就不用乌梅丸(汤);二是脉弦不数;三是苔黄不燥。这个方还可治疗慢性痢疾,胃炎、溃疡等,但辨证的指征都是面色苍白,苔黄不燥,脉弦不数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、“乌梅丸”10味组成,热药5味,凉药2味,补气的党参,补血的当归和主药乌梅3味用量固定10g,可视寒热偏重调整用量,寒重者制附片15g、肉桂5g、川椒1g、细辛3g、干姜3g、黄连10g、黄柏10g;热重者制附片10g、肉桂3g、细辛2g、川椒0.5g、干姜5g、黄连15g、黄柏15g。